服务政府 造福社会

客服热线:4000553933

网站首页 > 企业文化 > 员工艺苑
《论语》中儒家的家国情怀
2017-10-11 17:01:54  rbwh

  作为春秋“百家争鸣”中的领军代表,儒家学说在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。从孔子的“仁”,发展到孟子的“仁政”、荀子的“天行有常”,从汉初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到南宋朱熹把“四书五经”推到最高峰。这其实就是儒家学说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、不断完善的历程。
  对于《论语》一书而言,其中包含了儒家学说在创立阶段所涵盖的最本质的内容。其中像“仁”、“忠”、“孝”、“悌”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,也是经常讨论的,今天暂且不论。我们在《论语》中最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,就在于儒家所宣扬的“家国情怀”。
  家国情怀,顾名思义,人们对于家庭与国家的感情。但是,这里用“情怀”二字,则是相当了不得。首先,在春秋时期,分封制和礼乐制随着井田制的逐步瓦解而渐渐开始分崩离析,周王朝赖以生存的国家政治制度正在衰败,社会开始出现动荡。这个时候,各分封的诸侯势力逐步扩大,野心开始膨胀,周天子势力的衰败,客观上为学问的传播营造了良好的空间。在大一统的周王朝时期,只有贵族才享有学习的权利,普通百姓是没有资格的,随着春秋周王朝势力衰落,“学在官府”转变成了“学在民间”,所有人都拥有了学习的权利。这时,“士”阶层崛起,各家学派也兴盛起来,出现“百家争鸣”盛况。
  在“春秋无义战”的乱世之中,以弘扬霸道的法家思想最为受到统治者的喜爱,后来强大并统一华夏的秦朝就是法家思想的狂热追求者。儒家思想的师祖孔子,在如此乱世中,怎看不出诸侯们的“心思”?那又为何一心推行仁政思想?这就是儒家思想中家国情怀的重要体现。作为“霸道”的代表,法家思想强调的是“严刑峻法”,用残酷的手段去镇压,去打击百姓,让他们不敢反抗,“顺我者昌,逆我者亡”,所以渭水河畔商鞅一次处决七百余人,这是统治,这更是“暴政”。儒家思想看出了暴政带来的弊端,唯有实行仁政,才能受到百姓拥戴,所以,秦朝虽用法家思想一统天下,但是二世即亡。真正的家国情怀是告诉统治者要爱民如子,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。
  儒家学说的家国情怀还表现在为了国家,能够隐忍,不断吸收,不断发展。孔子周游列国均不受待见,但是孔子未曾放弃,如果不是心怀天下,又怎能受此怠慢而继续传播思想?秦始皇焚书坑儒,儒家思想仍然坚强地存活下来,历史见证了儒家思想的伟大。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为儒家思想正名扬名。
  今天的我们依旧在学习儒家文化,究其根本,儒家文化“仁”的核心思想,家国情怀符合人们的根本利益,以国为家,爱家爱国,便是家国情怀永不褪色的标识。(大胖)